2017年1月26日 星期四

四大探長 ─ 呂樂 (1)


國際反貪組織「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今天公布最新調查結果:在全球170國家和地區中,香港廉潔度排名第15位,較去年上升3位,清廉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為77分,較去年75分增加兩分。

諷刺的是,廉政公署剛於昨天拘捕三位警務人員:警司吳偉漢,以及一名高級督察和一名警員,三人涉嫌包庇兩所夜總會。

這則新聞令人想起以前香港警隊的結構性貪污時代,尤其是當時稱為『四大探長』的幾名因貪污受賄而被廉署全球緝捕的華探長。

1972年之前,香港警隊裡面有一個叫『總華探長』的職位,居於該職的是直接負責調查罪案的最高級警務人員,亦是廉政公署成立前警隊裡面的貪污王國的中心人物。

由1947年警方首設總華探長職位起,有多人曾位居此要職,其中以『五憶探長』呂樂最廣為人知。呂樂之所以有這個綽號,是因為被廉政公署控告貪污罪、後來轉為污點證人的警司韓德,曾指呂樂身家至少五億,而永盛開拍有關呂樂的電影時就用了這個稱號。

呂樂原名『呂慕樂』[1],人稱「lak哥」或「阿直」(潮州話「阿叔」的意思)。他於1920年5月16日在內地出生,是潮州海豐的鶴佬人。

呂樂相信自己是道教始祖呂祖 (即呂洞濱) 的後人。他父親名呂君博 (又稱呂古),是位讀書人,人稱『五叔』。母親顏譚妹。

呂樂幼時在鄉間靠『撐艇仔』餬口,來港後在長洲長大,所受教育很少。後來呂樂成為富翁後,在長洲捐建一間學校,以其父名命名,即長洲教堂路7號『路德會呂君博幼稚園』。

被拉夫入警隊

呂樂在香港當差前曾以擦鞋和派報為生,那為什麼後來加入警隊呢?那得先看看二次大戰之前香港警方如何『招聘』新人。

原來那時警隊找尋新血的方法比黑社會更加霸道,一位退休華探長告訴筆者,戰前没有人肯當差,警方便派人到上環三角碼頭,將聚集在那裡的苦力 (即「咕喱」) 和人力車夫抓回警署,迫他們加入警隊。那些人力車夫如不肯就範,警方會恐嚇要没收他們租來的人力車。

三角碼頭歷史悠久,位於現在信德中心港澳碼頭以西,皇后街以北。該處有塊三角位的地皮,所以人稱「三角碼頭」。又因為鄰近永樂西街,固又名『永樂街碼頭』[2]

香港在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葉,已經是一個運輸繁忙的轉口港,連接廣州、福建、潮州與東南亞等港口,港島北岸有南北行,沿岸有不少散貨碼頭,需要大量碼頭工人搬運貨物。那些苦力没讀過多少書,教育水平很低,而且多是潮州人。

為什麼三角碼頭的苦力大部份是潮州人?潮州人刻苦耐勞、儉樸團結、敢於進取拼搏,早於宋末元初,便有人飄洋過海,在南洋群島披荊斬棘。所以香港開埠後,潮州人亦接踵而至。

最先到港之潮州人中,有一位名陳開泰,在三角碼頭附近搭草寮賣涼茶。隨後來港的潮州人陸續創辦了大名鼎鼎乾泰隆、元發行等,初期都是在現在文咸西街建營幕經商,後來逐潮形成南北行[3]

每當國內有戰亂,便有更多潮州人逃來港,他們大都是隻身而來,抵步後便做苦力或小販,聚集在文咸街至三角碼頭一帶,令那裡成為潮州人天下。警方就是利用他們聚集在三角碼頭之便,有需要時便到那裡進行『招聘』行動。

亦因為以上的原因,當時警隊裡面,華警中以潮州人勢力最大。

呂樂也是在被拉夫的情況下加入了警隊,日期是1940年11月9日。他跟很多其他鄉里一樣,在三角碼頭拉人力車,他還記得被拉夫的那天下此命令的是一位編號44的總督察。呂樂被帶到警署後,最初不肯加入警隊,但在威脅没收車仔之下,被迫答應。這種拉夫的做法戰後不再復見。

巡警變總華探長

加入警隊的第一步是受訓,戰前警察訓練學校尚未建成,學員只能在警署內受訓,警例由警署的師爺教授,步操則由懂廣東話的印度籍教官負責[4]。呂樂經過三個月訓練後,便成為軍裝巡警,但不久便調任「CID」便衣探員。

香港探員編制始於1923年,當年香港警方成立刑事偵緝處 (即現在的刑事偵緝部),隊員不需要穿著制服當值,故稱『便衣』,又稱『雜差』。探員都由華人出任,因為要與華人社區聯絡,以及向華人執行命令。

呂樂在雜差房得到老探長陳立的賞識和提攜,於1951年由散仔升任探目 (Corporal,等如軍裝警員的二劃,這職級現已取消),駐守深水埗區;1953年調往九龍城[5]。呂樂對陳立十分感激,每年新春一定親自到他家中拜年[6]

當年呂樂曾屢建奇功,最為人稱道的是1955年大破鑽石山14K群英大會。當時有百餘名14K份子在鑽山一所學校內大排筵席,呂樂不動聲色,帶隊圍捕,一網打盡。自此他以掃蕩黑社會而知名[7],亦成為他晉升的途逕[8]。同年呂樂升為高級探目,駐守銅鑼灣。

呂樂駐守銅鑼灣期間,獲安排參加1955年12月11日起在黃竹坑警察學校舉行的偵緝人員訓練班第一期,課程依照英國刑事偵緝訓練方式。一同深造的多名偵緝人員中,還包括駐守尖沙咀、當時只是探目的藍剛[9]。1956年2月呂樂深造完畢,派回銅鑼灣,兼管東區[10]

有伯樂賞識之餘,還要有機遇,而機遇於1956年秋天來臨,當年10月10日雙十節,徙置事務處職員移除懸掛在李鄭屋徙置區之青天白日旗及大型『雙十』徽牌時,引起暴動,釀成約60人喪生,三百多人受傷,史稱『雙十暴動』或『九龍暴動』,為香港史上死亡人數最高的騷亂暴動事件[11]

事件由右派黑社會組織在背後發動,而呂樂對14K、新義安等社團十分熟識,剛好大派用場,於是受到高層重用。由於呂樂在警方鎮壓該次暴動的行動中表現出色,同年獲提拔為『華探長』[12] (Staff Sergeant II)。

所謂『探長』,即是『探員』之首,雖然『華探長』的職級只相當於現時的警署警長,卻擁有實際管理地區權力,例如華人的大節日,搭建臨時的粵劇大戲棚,舞獅的數目、賭檔數目,等事情,都要徵得他們的同意。他們對各個環頭裡面的各方勢力非常熟悉。

1958年3月呂樂曾被調往新界,代替原駐守該處的華探長鍾漢[13]。同年12月調往九龍城區,據估計可能是協助調查九龍巴士公司總經理雷瑞德在寓所被劫槍傷案[14]

1960年代初,呂樂調往油麻地警署,而油麻地正是油水最多的環頭之一。他還於1月22日獲警務處長伊輔頒授長期服務及操行良好獎章[15]

1962年,警務署重設總華探長一職,1962年4月1日,呂樂與深水埗探長藍剛一同升任總華探長 (Staff Sergeant I),他出掌港島,藍負責九龍區[16],而管九龍的總華探長兼管新界[17]。當時兩個總華探長人選由10個警區的華探長中選出[18],但有傳聞指重設的總華探長職位其實是為呂藍二人而設。同年,呂樂獲女皇頒予『殖民地警察勲章』。

電影『五億探長雷洛』裡面的主角憑藉岳父資助買得探長職位,現實世界的呂樂又怎樣呢?原來呂樂也有一位做黑社會大佬的親戚,卻不是岳父,而是他的姑丈 – 新義安龍頭坐館華炎。華炎亦是呂樂叔父呂六的女婿。呂樂在台灣被記者問及華炎有没有幫他『上位』時,呂神氣地說,姑姐呂杏華結婚時,他已當了探長,根本不用靠人。其實二人結婚時,呂樂仍然是散仔一名。

雖然呂樂否認,不過,據一名知情人士告訴筆者,當年呂樂之所以能夠扶搖直上,的確是用『黑錢』賄賂上級所換來的。

1967年呂、藍對調掌管的區域,據說是為了不讓他們長時間管理同一地區,以免他們在地區發展盤根錯節的關係,藉以壓制猖獗的貪污活動。

(未完)

--------------------------------------------------------------------------------------------------------


[1] 呂樂原名是根據其祖母逝世後呂家在報章所登訃文,見華僑日報1959-07-29。

[2] 維基百科『三角碼頭』條。

[3] 趙克進:『香港潮商溯源』,載《世界潮商》,轉載於『潮人網』,2005-05-18貼出。陳豪亮:『海濱鄒魯話潮州』,載《華僑新聞報》文藝沙龍。

[4] 何家騏、朱耀光:《香港警察 — 歷史見證與執法生涯》,第47頁。香港:三聯書店,2011.5。

[5] 工商日報1958-12-24。

[6] 2010年5月27日出版的《壹週刊》『追踪呂樂神秘資產』一文。

[7] 1957年8月呂樂被法庭傳召,在一宗自稱三合會案中擔任專家,解釋三合會組織『單耳』的歷史和內部架構,見華僑日報1957-08-24的報道,該報道原稱該組織為『單義』,蒙警察歷史收藏學會會長林建強先生指出正式名稱。

[8] 工商日報1976-11-06。

[9] 呂樂於1956年初在警察學校深造班結業後,於2月返回銅鑼灣駐守,見工商日報1956-02-18。

[10] 原駐守東區高的級探目黃水因要參加第二期訓練班,東區由呂樂兼管,見工商日報 1956-02-18。

[11] 維基百科『1956年雙十九龍暴動』條。

[12] (1)《香港6000年》第935頁;(2) 華僑日報 1962-06-02。

[13] 華僑日報1958-03-15。

[14] 工商日報1958-12-24。

[15] 華僑日報1960-01-23。

[16] 工商日報、大公報1962-04-20。

[17] 大公報1962-04-20。

[18] 工商日報196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