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3日 星期六

『吊頸嶺』與蘭尼的悲劇 (一)


不少人都知道,『調景嶺』以前有一個恐怖的名字 『吊頸嶺』。有個叫蘭尼的洋人,在那裡開了間麵粉廠,因生意失敗而自殺,傳說他是吊頸死的那地方因而得名。其實那洋人是跳海自殺,並非吊頸。

那麼,夠竟『吊頸嶺』這名字是怎樣出現的呢?蘭尼是什麼人?為什麼來香港?為什麼做麵粉生意?生意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會走上絶路?他死後麵粉廠下場如何?這些問題都是這篇文章想探討的。

加拿大出生

蘭尼洋名Alfred Herbert Rennie是加拿大人,18571117出生於安大略省一個知名望族。

蘭尼先後在咸美頓文法學校 (Hamilton Grammar School) 多倫多的上加拿大書院 (Upper Canada College) 以及多倫多大學就讀。

涉足商界

大學畢業後,蘭尼當上滿地可銀行總裁兼國會議員當奴史勿夫 (Donald A Smith) 的私人秘書。

當時加拿大正在籌備建築一條連接東西岸的鐵路,即後來的加拿大太平洋鐵路 (Canadian Pacific Railway),史勿夫有意在計劃中分一杯羮,決定先買下一條由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及聖保羅申延到加拿大明尼吐巴省 (Manitoba) 邊境的一條鐵

他派出得力助手占士希爾 (James J Hill後來成為鐵路業大亨),跟該鐵路公司負責人討價還價,而蘭尼就充當Hill的助手。這項投資後來證明十分成功,而蘭尼亦從這次任務中學了不少政治和商業上的寶貴經驗[A1] 。他這份工作亦在將來間接將他帶進麵粉貿易。

轉來遠東

1885年,28歲的蘭尼出任明尼吐巴省 (Manitoba) 省長兼財政部長John Norquay的機密顧問兼私人秘書。

1889年他被派到英國,為明尼吐巴省爭取一大筆借款。這項差事完成後,蘭尼就取道美國來到東方的香港。

的香港報章都没有交待他來香港的原因,只有一篇在1908年發表於美國一份麵粉業雜誌的文章,指他正準備回加之際,忽然接到加政府命令,到香港擔任外交職[A2] 

當香港公務員

來到香港後不久,他加入了香港政府當公務員,這次轉變的原因筆者還未找到任何解釋。

總之他於1890715加入工務局擔任負責書信的文員 (correspondence clerk)。兩年之後 (1892),他出任要職,擔任署理助理港務長[A3]  (Acting Assistant Harbour Master),以及署理水警司 (Acting Superintendent of Water Police[A4] )

189371他又出任潔淨局署理秘書長 (Acting Secretary of the Sanitary Board) 以及署理衛生監督(?) (Acting Sanitary Superintendent)

副業推銷麵粉

在公職以外,蘭尼還有他的副業擔任一些美國麵粉生產商的東方代理人,推銷這些公司的麵粉產品。

原來他來亞洲時途經美國,曾帶著一封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 (Canadian Pacific Railway) 總裁Sir William Van Home寫的介紹信,前往華盛頓州的波特蘭麵粉公司 (Portland Flouring Mills Co),求見該公司創辦人兼總經理韋恪士 (Theodore B Wilcox)[A5] 

當時美國西北部 (華盛頓州、俄勒岡州) 是全國麵粉業發展得最快的地方[A6] ,而美國的麵粉業很想擴展到龐大的亞洲市場,對中國市場尤其感到興趣。



那時的蘭尼對麵粉業務一無所知,但顯然他給了韋恪士甚佳的印象 (又或者那封介紹信寫得很有說服力),以致這次會晤後,韋恪士就聘任他為該公司在東方的代理人[A7] 

於是乎蘭尼在香港就一邊做公務,一邊幹他的私務。蘭尼首先受顧於波特蘭麵粉公司擁有的加州Puget Sound Milling Co,然後直接替波特蘭公司工作[A8] 

自立門戶

很明顯他的麵粉推銷工作做得十分成功,他於1895年辭掉政府工作,專心發展麵粉生意。

那時雖然波特蘭麵粉公司的品牌在中國及很多其他亞洲國家都很受歡迎,但與各國入口商接觸的是蘭尼,中國人認識的是蘭尼,所以他覺得自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A9] ,與美國及澳洲生產的麵粉爭一日之長短[A10] 

要建立自己品牌,便要有自己的產品,於是便想到自行興建磨坊。這位東方最成功的麵粉推銷員以為,自己推銷麵粉產品成功,生產麵粉亦一定成功。



選址照鏡灣

蘭尼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當然是資金。他雖然從麵粉推銷工作中賺取到豐厚的收入,但仍然不足夠,於是他又找富商遮打 (Sir Paul Chater) 和摩地 (H N Mody) 二人合作,由他們出資數十萬元,成立了香港麵粉有限公司 (?)  (Hongkong Milling Co Ltd),準備興建一間遠東最大的麵粉廠。

資金有了,就要找個好的位置建廠。1898年英國向中國租借了新界,1899年正式接管,新界面積比港島和九龍加起來還要大很多,為蘭尼提供了很多選擇。

蘭尼選了鯉魚門海峽附近、屬於將軍澳區的一個平靜的小海灣興建麵粉廠,這個海灣因為附近的高山阻擋了強風,灣中波平如鏡,當時的蜑家漁民這海灣為『照鏡環』 (漁民稱大灣為『灣』,小灣為『環』[A11] ),英文跟蜑家人口音音譯,變成Tiu Keng Wan

灣後的山嶺是魔鬼山 (又稱五桂山) 的延續,因海灣而得名,稱為『照鏡嶺』 (又稱『照鏡環山』),英文是Tiu Keng Leng

可能因為『照鏡』土話原音似廣東話的『吊頸』,而且相傳蘭尼在那裡吊頸自殺,因而『照鏡嶺』中文名後來被輾轉改成『吊頸嶺』,那海灣亦被稱為『吊頸灣』。但其實蘭尼並非吊頸死,這是後話。


大約1940年出版的日文地圖,可看到 “Tiu Keng Wan” 對上的
“Rennie’s Flour Mill” 3字,就是蘭尼的磨坊位置。
1920或1930年代出版的地圖,顯示那時稱那小海灣為『吊頸灣』。





 
現時照鏡灣的衛星圖。
照鏡灣以北不遠就是維景灣畔。


這海灣不但可避風,而且水深,貨船可駛進灣內泊近岸邊[A12] 。蘭尼的磨坊建於海灣口北岸,位於灣畔唯一的一片平地上。據港督卜力刊於19038月《憲報》的報告,英國人接管新界後不久,就有人用5,000元買了魔鬼山下岸邊一塊127英畝的魚塘用地,掌故專家魯金認為這位買家就是蘭尼[A13] 

另有網頁稱這塊地是填海得來,在政府檔案裡稱為New Kowloon Inland Lot No. 4,於1905年已經填好,面積435 (?)[A14] 。然而遍查當年報導麵粉廠的報章,卻没有提到這塊地是填海地,而且當時的『新九龍』應不包括將軍澳區,故此說只好存疑。

廠房建築工程需時1年,建築費約100萬元,期間得到黃埔船塢的協助,提供各種機械器件[A15] 

磨坊設備先進,採用柴油推動的機器 (柴油由婆羅洲輸入),聘用瑞士工程師打理;還有貨倉和碼頭設施;為華籍工人和外籍管工而設的宿舍,則設於停泊在照鏡灣內的一艘名為『楓葉號』(Maple Leaf) 的改裝船上,華籍工人就睡在船上寢倉裡數以百計的吊牀上[A16] 

麵粉廠所需的小麥來自美國,190612月第一批小麥從波特蘭港口出發,當時預計每月需要消耗5,000 – 6,000噸小麥,生產不少於2,000 (8,000) 麵粉,產品供應南中國市場。該廠並將經常貯存足夠兩個月用的小麥[A17] 

銀行家韋玉 (定例局議員、保良局創辦人之一) 是公司的買辦,他有信心得到本港麵粉商的信任,而新公司的品牌商標設計,都是特別為討好華人市場[A18] 

Junk Bay Flour Mills1907122舉行啟用儀式,由署理港督梅含理主持[A19] 。港督致詞時開玩笑地說,他呼籲所有香港人由那天開始,只吃蘭尼這間廠出品的麵粉,不吃別的。

這時蘭尼和麵粉廠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可是,蘭尼很快就要面對殘酷的現實。

1907年的蘭尼麵粉廠。




 [A1]南華早報1908-04-16
 [A2]E W Wright, “The Hong Kong Milling Company’s Failure”, pp 219 – 223,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Branch, Vol. 28 (1988). Reprinted from the Northwestern Miller of 24 June, 1908, published at Minneapolis.
 [A3]『港務長』的中文譯法根據公務員事務局法定語文事務部編製的『政府部門常用辭彙』。
 [A4]德臣西報 (China Mail) 1908-04-15
 [A5]“The Hong Kong Milling Company’s Failure”.

 [A6]“Flour milling in Washington -- A Brief History”, 貼於HistoryLink.org網業,2010-02-05查閱。

 [A7]“The Hong Kong Milling Company’s Failure”.
 [A8]南華早報1908-04-15
 [A9]“The Hong Kong Milling Company’s Failure”.
 [A10]德臣西報 (China Mail) 1925-12-10
 [A11]魯言(即魯金):『調景嶺的變遷』,載《香港掌故(12)》第129-152頁,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89.3
 [A12]德臣西報 (China Mail) 1925-12-10
 [A13]魯言 (即魯金):『調景嶺的變遷』,載《香港掌故 (12)》,第129 – 151頁,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89.3
 [A14]網頁:http://forum.sina.com.hk/viewthread.php?tid=28318
 [A15]Hong Kong Telegraph 1907-01-23
 [A16]士蔑西報 (Hong Kong Telegraph) 1907-01-23
 [A17]士蔑西報 (Hong Kong Telegraph) 1906-12-18
 [A18]士蔑西報 (Hong Kong Telegraph) 1907-01-23
 [A19]士蔑西報 (Hong Kong Telegraph)1907-01-23。啟用儀式舉行後,蘭尼帶領眾嘉賓參觀廠房之際,摩地意外跌傷暈倒,同行的遮打立刻陪他坐船回市區治理,幸無大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