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大新百貨公司與蔡氏家族 (五)

廣州大新毀於戰火

上海大新開張後僅一年多便爆發『七七事變』,日軍全面侵華。1938年10月20日廣州被日軍佔領,西堤大新被日機炸中起火,連續燒了四天三夜,全部貨物付諸一炬。因城內大新的貨物在廣州淪陷前都搬到西堤大新儲存,所以一同被燒光,廣州大新公司從此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上海大新在公共租界,暫時得以避過戰火,形成畸形繁榮局面,蔡昌善於經營,營業蒸蒸日上,又因戰時貨幣貶值,所欠麥加利銀行貸款得於1940年一次償清。但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佔領了上海租界,大新被日方派監督官管制。接著,香港亦被日軍佔領,香港大新亦受日本軍方管制,經營十分困難。

1945年8月,抗戰勝利,上海一度出現暫時性的繁榮景象,大新公司營業興旺,超過永安公司而躍居四大公司之首。

廣州方面,抗戰勝利後,廣州城內和城外大新公司由於抗日戰爭期間創傷太嚴重,未再復業。

這兩座建築至今仍然屹立著,只不過城外大新已經演變成『南方大廈國際電子數碼城』,城內大新現在叫新大新百貨公司。

放棄上海大新

上海方面好景不常,到1946年後,由於美國商品對華傾銷及發生內戰,上海百貨業面臨困境,大新公司的營業額也不斷下降,全年營業額遠較永安、新新為低。

這時,香港大新的營業卻日見好轉。於是,蔡昌於1947年帶著全家回到香港定居,滬行委託蔡惠民管理,盡量清貨,逐步將資金抽回香港。

至1948年初,滬店又遭國民政府『限價』政策的打擊,元氣大傷。原來抗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已大量發行當時的通用貨幣『法幣』,及至抗戰勝利,內戰開始後,國民政府為支付內戰軍費,財政赤字更直線上升,物價瘋狂上漲,社會經濟一片混亂,1948年通貨膨脹達惡性時期,法幣急劇貶值。

國民政府為挽救財政經濟危機,決定廢棄法幣,改發金圓券;限期收兌人民所有黃金、白銀、銀幣及外國幣券;限期登記管理本國人民存放國外之外匯資產。

發行金圓券的宗旨在於限制物價上漲,規定『全國各地各種物品及勞務價,應按照1948年8月19日各該地各種物品貨價依兌換率折合金圓券出售』。這一政策,使得商品流通癱瘓,一切交易轉入黑市,整個社會陷入混亂。

10月1日,國民政府被迫宣佈放棄『限價』政策,准許人民持有金銀外幣,並提高與金圓券的兌換率。限價政策一取消,物價再度猛漲,金圓券急劇貶值,從初發行時的最高面額100百元,最後竟出現50萬元、100萬元一張的巨額大票。金圓券流通不到一年,形同廢紙,國民政府財政金融陷於全面崩潰[A1]

這種情況更使蔡昌下決心放棄上海的生意。及至大陸政權易手前夕,蔡昌又命滬行幾名代理人員先後離滬去港,專注於港行的經營,而滬行則形成既無資方、又無資金的局面,僅由職工組織『企業維持委員會』維持營業。

後來蔡昌從報刊上獲悉中共政權對私營工商業實行所謂『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政策。1950年2月,上海大新公司職工派代表赴港,向蔡昌宣傳政府政策,希望他早日回滬與全體職工共同經營企業。蔡昌當即表示允予考慮,遂先行電匯上海大新公司港幣3萬元,後來由於年老體衰,行動不便,且猶豫未決,終未成行。但上海大新仍由其胞弟蔡偉民任總經理。

1951年蔡昌因病在香港去世。上海大新公司於1953年11月改為國營上海第一百貨商店。

蔡昌因盲腸炎逝世

蔡昌在國內及香港都曾任多項公職。1929年他獲委為4月29日成立的中山縣訓政委員會委員,翌年2月曾就縣中建設事宜到首都南京與中央官員商討。

1935年10月,又因發生中山縣民控告中山縣長楊子毅一事,在上海被行政院長孫科召見,原來孫科是中山人,對故鄉的事特別關心,於是向蔡昌詢問其事,並派他前往廣東,將孫科及其他訓政委員的意見向西南當局轉達,『以期無枉無縱』。[A2]

蔡昌又曾任中山商會值事,華商總會理事,廣州方便醫院主席,以及其他多個華僑團體的理監事。

二戰後蔡昌長住香港,任保良局總理,並於1949-1950年那一屆當選主席。他又曾任香港東華三院總理、香港中山海外同鄉濟難總會委員等職。

網上很多網頁都指蔡昌於1953年病逝,其實是以訛傳訛。蔡昌於1950年患上慢性盲腸炎,醫生主張開刀割除,但蔡昌認為自己年事已高,拒絶施手術。

翌年 (1951年) 7月第一個星期某天,蔡昌偕友人到香港仔吃海鮮啖茘枝,回家後感到不適,立刻就醫診斷,驗出是急性盲腸炎,可是延至7月13日晨才入院施手術,但已返魂無術,享年75歲[A3]

蔡昌遺體於7月14日在堅道3號蔡家大宅大歛,15日下午時在般咸道合一堂舉行安息禮拜,隨即出殯,下葬薄扶林道華人基督教墳場[A4]

蔡昌遺下兩子一女,兩名兒子迺誠、惠霖早年留學美國,當時均為香港大新副經理。蔡昌夫人梁信慈則已於早一年因腦溢血逝世。

蔡昌夫婦及其母親和後人均下葬薄扶林華人基督教墳場,
他們的墓碑羣四周由深啡色牆圍繞著,明顯地自成一角。

蔡興逝世

蔡昌兄長蔡興亦於1957年4月16日辭世。蔡興雖與蔡昌聯手創辦了大新,他卻將大新業務交由蔡昌打理,自己則集中精力於先施的發展。

他於1919至1955年擔任香港先施的董事會主席,1937年更任總監督及司理,至1955年才辭去所有職務。另外他亦大力參與廣州及上海先施、上海東亞酒店等業務,還有香港先施的保險、人壽、化妝品生意,以及九龍先施的發展。

他還辦過或參與過馬玉山餅乾公司、興華制面廠、華洋織造廠、中華糖廠,中國郵船公司、中澳航業公司等,還擔任廣東銀行、國民銀行、香安燕梳公司及永生公司的董事或主席,為香港早期華資企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他曾先後獲港府委為保良局紳、團防局紳,並多次獲選為華東醫院總理、華商總會幹事值理、中山僑商會所主席。1923年還獲廣東省長禮聘為顧問。他還曾捐資家鄉創辦禮和男女學校、修建岐光醫院。

大新百貨結業

蔡昌病逝後,由兒子出掌香港大新,約20年後大新終於易手。1972年5月,『均隆 (香港) 有限公司』宣佈收購全部大新股份,收購的除了德輔道中的大新百貨外,還有堅尼地城的一座佔地8,500呎的大新貨倉[A5]

被均隆收購後不久,大新於同年12月又與『公和企業有限公司』合併,由公和入主大新。公和是當時本港著名建築集團之一,山頂的爐峰大廈、半山的梅塔、中區的萬國普通銀行大廈均為該公司所興建。該公司有意染指地產業,合併大新是為了它的兩個地盤。

合併後公和於1973年3月將德輔道中大新百貨大樓拆卸,正式結束大新半個世紀有多的百貨業務;而大新則搖身一變成為建築及置業集團[A6]

大新百貨結束後,經過工會和公司談判,公司發給每一員工一年一個月的遣散費,另3個月代通知金,還經員工賣貨尾後抽出總銀碼10%作佣金,結果勞資雙方和洽分手。

大新的做法立下了良好的榜樣,1986年大大百貨公司因被銀行接管破產關閉,初時雙方關係緊張,後經工會介入,以大新公司的經驗作藍本,賣貨尾償員工損失,最後較為圓滿地解決了問題[A7]


(全文完)

-------------------------------------------------------------------------------------------------


[A1]『金圓券』,《中國歷史(一)》,《中國大百科全書》。



[A2]工商日報1935-10-18。



[A3]當年報章均說蔡昌享年76歲,但以他出生於1875年10月25日,率於1951年7月13日,過身那年還未過生日,所以應為75歲。



[A4]工商日報、華僑日報1951-07-14、07-16。



[A5]工商日報1972-05-27。



[A6]工商日報1972-12-12、12-13。



[A7]『惡劣的勞資關係』,東方日報2001-06-22

龍門陣專欄。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大新百貨公司與蔡氏家族 (四)

重建香港總店

大新逃過擠提一劫之後,生意一帆風順,於是興起重建香港德輔道中總店的念頭。工程於1928年初展開,至1929年中完成,新大樓於716重新啟業。

新店其實建於舊店的同一地點,即德輔道與永和街交界。舊店面向德輔道,新店則面向永和街,原本面向德輔道中的一列樓宇則改建為瑞興百貨 (1950年代中又改建為李寶樁大樓)

由於永和街較狹窄,大樓外没有長廊,卻在面向永和街的櫉窗上裝上當時剛開始流行的雨篷。大樓頂部逐漸收窄,有點中國建築的味道。整座建築物用三合土興建,外牆鋪上水磨石。

大樓面積35,000呎,樓高6層,內置兩部可載12人的電梯,每層都有足夠的照明和天花吊扇。舊店只佔原大樓的3層,新大樓則全屬大新。

各層售賣不同的貨品:

一樓:襪子、手套、毛巾、手帕、帽子、內衣、浴室用品、雨傘、遮陽傘、手袋、香水、雜貨、食品雜貨、糖果、洋酒、香煙、五金、餐具。批發服務以及外幣兌換也設於這層。

二樓:首飾、象牙用品、鐘錶、攝影器材、望遠鏡、寒暑表、牀上用品、皮鞋、藥品、文具、書籍、玩具、體育用品。

三樓:布匹、中國絲綢、度身訂造的男仕服裝、皮草、刺繡、家俱、窗簾布。

四樓:家具、衣箱、旅行箱、地毯、自行車、嬰兒車、電器、收音機、玻璃用品、瓷器、漆器、樂器。

五樓:辦公室、出納部、禮券、進出口部門。

六樓:貨倉。

天台:花園。

1929年開幕的大新百貨新總店的位置,就是今天的大新行;而舊店則為
大新行、李寶樁大廈及部份維德廣場三個地段面向德輔道中的部份。

今天的大新行 – 在德輔道中與永和街交界向北望。

進軍上海

在香港及廣州的成功後,蔡昌將目光投射於上海。其實先施公司早於1914年已在上海設立分公司,4年後永安步其後塵。

1928年4月1日,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上海因為毗鄰首都,加之為對外貿易中心,故而大批金融機構包括四大銀行均將總部設立於此。上海的全國經濟與金融中心地位更加鞏固。

蔡昌看準上海是未來發展機會,於是繼重建香港總店之後,進軍上海成為下一階段的發展目標。

百貨零售講究地利,蔡昌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選擇公司位置,他連續幾天親自在南京路幾個熱鬧街口觀察人流量,用豆粒在布袋中計數,最後選定南京路、西藏路、勞合路(今六合路)交匯處為設店地點(即今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所在地),在那裡買了8畝多的地。這裏原是20世紀初建造的聯排式里弄住宅『憶鑫里』,十字路口轉角處則是英美煙草公司代銷店『榮昌祥』。

可是,蔡昌的鴻圖大計受到日本侵華的打擊,1932年1月28日,日本借口5名日本僧人在上海三友實業社門前被中國工人毆打,挑起『一二八事變』,中日在閘北一帶引發激烈的軍事衝突,持續時間長達一個多月。衝突期間華區受到嚴重破壞,公共租界則没有受到襲擊,事後很快便回復正常。


上海大新在香港註冊,資本600萬元 (其中100萬元是廣州大新公司撥款先行佔股),蔡昌最初擔心政局動盪會影響公司招股,幸而上海商業能夠迅速復元,令到大新的融資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新大樓於1934年11月19日破土動工,施工13個多月始告落成。10層高樓,總面積達1.7萬多平方米,為上海四大公司(即先施、永安、大新、新新)之冠。大樓仿照日本大阪大丸百貨公司的建築造型,為綜合性商業大廈設計,外觀比先施、永安、新新公司更為新式。外牆鋪上一式乳黃色的釉面瓷磚,底層外部砌花崗石。大樓有三面環繞的18扇大櫥窗。室內設計採光明亮,通風良好,並有冷暖氣設備,可調節室內溫度,四季如春。

內部裝修用料講究,耗資巨大,因此大廈落成,待進貨上櫃時,所集資金已差不多用完,於是以新廈作抵押,向英資麥加利銀行 (即渣打銀行) 以高息借得巨額貸款作為流動資金,購入各類商品,其中60%為舶來進口貨。

蔡昌自任董事會主席兼總監督,弟弟蔡慧民任經理、子蔡乃誠任副經理。全體職工800-900人,除少數從粵、港調來或經人介紹外,其餘均為經過嚴格挑選的本地人。

上海大新於1936年1月10日正式開張,大樓地下室及一、二、三樓為百貨商場,面積達1.7萬多平方米,為全國百貨商業之冠。

店內商品琳琅滿目,擺設新穎整齊,一目了然。營業員服式整齊劃一,男的穿黑色中山裝、黑皮鞋,女穿玫瑰色旗袍,食品及醫藥部外罩白大衣,一律胸佩商店編號襟章,部長則西服領帶。商場全部清潔工作外判予清潔公司,以確保場地清潔衛生。

室內設有電梯6部,其中一部專供運貨之用,此外又從美國沃的斯公司購得自動電梯兩座,分別從底層到二樓及二樓到三樓,每分鐘行速達90英尺,每小時可供4000人上下,當時是遠東首家使用。

上海大新在開幕前已連日在當地各大報刊賣廣告宣傳,以致開張那天早上7時起已有人在門口等候,商場10時開門營業後,南京路上人山人海,由於過於擁擠,場內亟需整頓,不得不於下午4時提前停止營業。

除百貨商場外,新廈其他樓層功能如下:

4樓 – 畫廳展覽室及總辦公室

5樓 – 大新舞廳及大新五層樓酒家,供應中西酒菜宴筵

6-10樓 – 大新遊樂場,內辟電影場、各種遊樂劇場及屋頂花園,每天可容納顧客兩萬人次。

大新公司成為上海四大華商環球百貨公司之一,且後來居上,營業額逐步超過比鄰的先施及新新公司。1936-1939年的上海大新每年的營業額達300萬-400萬元。

蔡昌吸取先施公司內部會計分歧之教訓,讓香港、廣州和上海三處公司各自獨立,盈虧自理。他本人以董事會主席兼總監督身份,常駐上海,一年中分別巡視港粵兩行。

上海大新
上海大新


上海大新的亞洲第一部扶手電梯。站在梯口身穿西裝的似乎是蔡昌。1949年後這部扶手電梯被拆除,至1990年代,大新公司已經化身成為上海第一百貨商店,這部電梯才再次出現時。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大新百貨公司與蔡氏家族 (三)

廣州分行

在香港站穩腳後,蔡氏兄弟把大新的業務擴展到國內。大新的競爭對手先施早已進軍大陸,於1912年在廣州長堤開始分店,而先施和永安還籌備上海分店。

大新選中廣州城內惠愛中路(即現在的中山五路新大新址)為廣州分行地點,分店於1916年開張。

這家分行主要經營百貨零售業,兼營天台遊樂場、酒菜部、飲冰室和浴室等。其建築起初是一座5層磚木水泥混合結構建設的大樓,約有職工180人。

1918年又在西堤開設支行。西堤支行是一座12層的鋼筋混凝土大廈,開張時只完成了幾層,其餘的以後幾年慢慢建成,成為1920年代初期廣州最高的大廈。

大樓1-7層為百貨公司,最高3層為涼台式小樓和天台,天台建成遊樂場所。它不僅自置有供水、發電等設備,還裝了4部升降機接載客人。

1-4樓設有一條環形的汽車小道,汽車可沿著樓的四周蜿蜒而上直接通到四樓,其獨特設計為當時國內罕見,開業後營業額領先於同業。

當時廣州市民稱西堤大新公司為『城外大新』,稱惠愛中路大新公司為『城內大新』。城內大新公司西側那條小街便以蔡昌、蔡興兩兄弟的名字命名,稱為『昌興街』,一直沿用至今天。

當時昌興街的服裝店舖成行成市,由於大新公司吸引大批顧客,很多人到這裏選購衣服或布料。

西堤大新今天已演變成南方大廈國際電子數碼城。

『五四運動』衝擊大新

大新開辦了廣州分店,形勢似乎一片大好。想不到1919年一次學生愛國運動風潮,險些令開業僅7年的大新没頂。

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8年結束,1919年1月,戰勝國在巴黎舉行和平會議。中國為戰勝國之一,在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華勢力範圍、撤退外國在華駐軍等七項要求,並希望取消日本強加的「二十一條」。列強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

北洋政府在國內強大的反對聲音下仍然簽字,出賣了國家利益。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學生遊行示威,提出了「外抗強權 (一說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的口號,並襲擊親日官員。

北洋政府下令鎮壓學生運動,學生於5月19日宣佈罷課,並向全國各省發出宣言,各省學生和各界紛紛響應支持,五四浪潮真撲全國。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遊行示威。

五四浪潮很快傳到南方,香港因為港英政府的壓制 (英國與日本簽訂了英日同盟),以及華商組成的上層華人出於政治、商業及個人利益考慮没有熱心介入,兼且缺乏渴求新知識的學術團體,雖亦出現抵制日貨的活動,但並無更激烈的行動[A1] 

廣東方面,廣東省軍政府對反日活動採取容忍態度,廣州市民亦宣告響應抵制日貨,學生到各零售店,甚至到海關那裡檢查,看看有没有進口或售賣日本貨,而市政府亦容許他們這樣做。

許多商店接受了學生的檢查,不再買賣日貨。可是大新和先施及真光三間廣州最大的百貨公司,均不理會學生的勸告,繼續經營日貨[A2] 

530黃昏,廣州有人群由東堤出發,沿著堤岸遊行示威,每遇戴日本製帽子的途人,便將其帽奪去弄毀。他們還到各大百貨公司,要求罷賣日貨。

遊行隊伍首先來到長堤先施,他們要求先施不要再賣日本的『劣質貨』,先施立刻貼出『不再賣日貨』的告示,示威者便放過先施,繼續前進。

晚上將近9時,示威行列最前的數人抵達西堤大新公司門前,高聲叫喊,要求毀滅所有所謂『劣質貨』。

大新可不像先施那麼容易就範,公司僱有大批保安員,手持裝上刺刀的長槍 (裝的卻是空彈),守衛著公司大門。

保安員粗暴驅趕剛到達的數名示威者,公司高層則急電警局求助。不久,一隊警員趕至,但那時大批示威群眾已聚集在大新門前。警員向天空發射空彈,企圖驅散群眾,示威者並未被嚇退,反而更加憤怒,開始向大新的玻璃窗櫉擲石。

到這地步廣州警方已無能為力,他們没有現代的防暴裝備和技術,除非真的向群眾開槍;一群學生出來干預,請求群眾不要再攻擊大新,但亦無效。

這時有人在大新門外點起火堆,將能夠找到的日製草帽都丟進火裡燒毀。

部份大新公司職員見警方未能驅散群眾,竟然跑到公司大樓上層,從高處擲下磚塊、玻璃樽和火水,傷了數名示威者。他們這樣做是火上加油,示威群眾更加不肯罷休。

至晚上11時半,群眾還未肯散去,大新的保安員這時又向天空發射空彈。

這次事件,大新公司的玻璃窗櫉被擊破,一樓部份貨品被[A3] ,但比較隨後半年發生的事情,這次事件給大新造成的損失還不算嚴重。

大新『擠提』

530圍攻大新事件之後,大新仍然没有妥協,而反日組織則繼續抵制不合作的商店,並騷擾到那裡購物的市民。
他們派人守候在大新門前,一見有人客購物之後從裡面出來,立刻上前在他們衣服上蓋上『此人是國賊』或『不名譽婦人』的印章。

這種滋擾當然影響大新的零售生意,但未致於動搖公司的根本,最致命的是大新兼營存款服務,而抵制行動引發存款客戶對大新的擠提[A4] 

原來香港在1948年訂立『銀行業條例』監管銀行之前,任何人、合伙或公司都可以自由從事銀行業務,無須申請牌照,也無須理會什麼貸存比率[A5] 

大新拿了客戶的存款,就用來買貨,當大新在廣州被抵制後,客戶對該公司失去信心,紛紛提取存款,令它出現現金短缺,無法退還存款。

險被清盤

其中一名存戶金孖素於仁燕梳公司 (Commercial Union Assurance Co Ltd) 的陳少卿,於19191017入禀法院,指大新欠他5,000元存款,要求將大新清盤。

據陳少卿的入禀狀指出,大新當時接受的活期存款多達145萬元,而 (因為擠提) 存戶要求提取的存款約50萬元,大新不單止無法退還這50萬元,而且另外欠債2559千元。

陳少卿入禀後,大新與各債主多次開會商討,終於成功令他們相信大新雖然一時未能將債務全數贘還,但由於大新的非流動資產價值其實大大多於負債數目,只要給予足夠時間,大新定能清還所有債務;如強令大新清盤則兩敗俱傷。

當時大新的註冊資本是250萬元,認購資本220萬,每股100元。大新提議重整債務,計劃是將公司持有的股份減至每股50元,將餘額讓公眾認購,希望可以籌得至少50萬元現金以應燃眉之急。

清盤聆訊於114開始,117陳少卿撤銷清盤要求,大新起死回[A6] 




 [A1]陳學然:《五四在香港殖民情境、民旅主義及本土意識》,第97-98頁,香港:中華書局,2014.4
 [A2]陳志華:『廣東的「五四」運動』,大公報1999-05-05
 [A3]Hong Kong Telegraph 1919-11-07.
 [A4]華字日報1919-10-28
 [A5]馮邦彥:《香港金融業百年》,第90-91頁。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7.1
 [A6]華字日報1919-11-0511-08Hong Kong Telegraph 1919-10-2711-07

2015年12月5日 星期六

大新百貨公司與蔡氏家族 (二)

來港經營

19世紀末,帶著在澳洲積累的財富,馬應彪和蔡昌先後來到香港發展,郭氏兄弟則回到故鄉香山。他們分別經營過相當於現在旅行社的買賣——『金山莊』,為來往於中國和澳洲的華僑鄉里購買船票、安排住宿、傳遞家信,還幫助那些澳洲華僑將辛苦賺來的血汗錢匯給他們在中國鄉下的親人。

在經營金山莊業務中,他們要經常來往於僑居地和海外之間,有助於他們建立起廣泛的人際網絡,也為他們提供了商品的資訊,亦增廣了他們的國際商業視野和見識[A1]

此外,馬應彪還有一個念頭。原來,他在澳洲目睹唐人街附近一間叫“Anthony Hordern”的百貨公司的經營和管理手法,令他大開眼界;香港華商則因循南北行的經營手法,甚為落後,店舖商品均没有明碼實價。

至1890年代末,金山莊生意開始不景氣,馬於是計劃在香港開辦一間華資百貨公司,將這種先進的零售業經營觀念引進來。

澳洲雪梨最大的百貨公司Anthony Hordern,其營運方式
啟發了幾位香山華僑於20世紀初回國開創百貨業。


連卡佛香江首家百貨

百貨公司是售賣多種貨品的大型零售商店,售賣的貨品分門別類,所以英文稱為department store,雪梨早於1825年已開辦了第一家。

香港則亦於四份一世紀後才出現第一間百貨公司,當年一位名叫湯瑪士‧連 (Thomas Ash Lane) 的英國船東 (『蘇格蘭』號船主』),於1848年來到中國經商,1950年前來香港辦實業,經營船上零售及貨倉管理業務[A2]

後來發覺售賣日用百貨生意不俗,於是與來自倫敦的拍檔卡佛 (Ninian Crawford),於1850年在中環海旁 (即今天的德輔道中),用竹棚搭建了一家臨時商店,店名取自兩人的姓氏Lane及Crawford,中文譯名為『連卡佛』,為途經香港的船員、殖民政府官員及其家屬供應日用品,成為本港首家百貨公司[A3] 
湯瑪士‧連
卡佛

位於香港海旁的連卡佛總店 – 左四。

1908年的連卡佛。

馬應彪蔡興創『先施』

19世紀末馬應彪蔡昌等來港發展之時,香港已發展成為遠東轉口貿易商埠,人口約30萬,已具備發展百貨業的條件。由於本地華商對先進的零售模式的保留態度,馬應彪和蔡昌唯有向華僑招手,最終集資12股,共25萬元,在香港創辦『先施公司』,由馬任總監督。

百貨公司位於皇后大道中172號,於1900年1月8日開幕。10幾個職員,8個股東,先施公司就是這樣開始了。



『先施』二字來自《中庸》『先施以誠』的理念。 英文的名字叫“sincere”,是誠實的意思,童叟無欺。

先施公司有很多項第一:

(1) 它是第一間『不二價』的公司,也是第一家百貸公司出發票給購物者,如果商品有損壞,或者顧客不喜歡,可以拿回來換。

(2) 先施也是第一間使用女售貨員的公司,那時華人社會仍然甚為保守,婦女很少出來拋頭露面,馬應彪卻找來妻子霍慶棠和她兩個妹妹首先出來當售貨員。

(3) 該公司首創星期日休息。

(4) 以前華人店舖只有地舖,舖面窄小,先施打破這個傳統,把二三樓也闢為商場[A4]

以上種種,均為當時香港商界的大新聞,開張那天,吸引了很多人來看熱鬧,連九龍居民也坐船過來看過究竟,顧客把百貨公司擠得水洩不通,要勞煩華民政務司派出4名更練到來維持秩序。

先施售賣各式各樣的商品,其中採辦自歐洲的各種舶來品更是讓客人大開眼界。雖然經歷了初期股東退股,以及舖位被風災所毀而需時4年重建的難關,仍然於1907年錄得盈利9萬餘元。

郭樂郭泉辦永安

郭樂見馬應彪在香港經營先施公司辦得有聲有色,而他的永安果欄本已兼營百貨,於是亦決定步馬的後塵進軍香港百貨業,於1907年與弟弟郭泉及幾位朋友集資,並得匯豐及渣打兩間銀行貸款[A5] ,在香港開辦『永安公司』,8月28日正式啟業。舖位位於皇后大道中167號,就在先施斜對面。

因為百貨公司全新的行銷方式,再加上新穎奇特的洋貨,引來了各地來客,『先施』,『永安』的字號變得遠近聞名。 附近廣東珠三角一帶的人都坐船過來買洋貨,有些人買了很多東西以後,就匆匆地挑著擔子抬上船,運回鄉轉賣。

『永安』最初規模很小,股東都是自己的鄉里,後來看到生意這麼好,便集合了更多資本,1912年搬到德輔道中較大的鋪位,樓高幾層,頂樓還建了一個娛樂場。

與馬應彪合作創辦先施的蔡興,以及這時已來港在先施工作的弟弟蔡昌,看到先施與永安的成功,興起了自立門戶的念頭。

1907年開業的永安公司。

蔡興蔡昌創辦大新

先施公司總監督馬應彪在雪梨經營經營果欄時就很欣賞蔡昌的才幹,他向蔡興量,希望蔡昌也加盟先施。不久,蔡昌從澳洲來香港,在先施公司任職。

雖然在先施公司職高薪厚,蔡昌仍然決心自己開創一番事業。他在業餘時間勤力學習,留意觀察經營百貨商店的門道,一有空就跑到外商經營的大公司去參觀。掌握了百貨銷售的規律和環節後,他就離開先施公司,與友人合資開設了一間小型百貨商店。

1910年蔡昌向哥哥蔡興提出集股創辦大型的環球百貨公司的設想,得到蔡興全力支持。蔡昌兄弟於是往返於穗港之間,積極向華僑商界遊說,邀得蔡子輝、梁耀均、鄭圓爵、黃杏林、黃仲霖及陳麟等人加入,籌得草創資本40萬港元[A6]

他們推選蔡興為董事長,蔡昌為總司理,副司理為黃仲霖、秘書長蔡東生,司庫蔡漢芬。公司取名『大新』,英文名為“The Sun”,寓意『旭日初升,大展新猷』,並用出雲旭日為商標。

選址方面,他們租得德輔道中181-183號的狹長鋪位,於1912年啟業。蔡昌親自掌握進貨業務,講究商品品質,不銷殘副次品,保證貨真價實。大新亦採用先施永安的『名碼實價』政策,開業後信譽日著,生意興旺。

1922年的德輔道中大新,左面是永安,中間是新世界影畫戲院。
從相反方向看大新舊店。
此時德輔道中已經商店林立,競爭對手先施、永安近在咫尺。大新以鋪面商品陳列整潔,備貨充足見稱,給人以面目一新的印象。在激烈競爭之下,三家百貨均推出新噱頭。

櫉窗惹官司

1916年11月16日,有途人路過德輔道中大新百貨門外時,聽到柔揚的樂聲從公司內傳出,便駐足聆聽,同時間亦順道欣賞該公司的活動櫉窗,櫉窗內的山水背景畫前面陳設了活動的人物模型。

原來大約於1913年開始,3間百貨公司都開始在玻璃櫉窗內安裝活裝飾。活動的櫉窗裝飾在西方國家已流行起來,但在當時的香港是創舉,香港人從未見過,以致常常吸引了大群人聚集在那幾間公司門前。

大新除了採用這種活動櫉窗外,還每年3次邀請樂隊在公司裡面奏樂,作為額外的以吸引。

16日那天晚上,人群特別擁擠,申延到馬路上,直至對面的永樂街口,行人要改道而行,德輔道的電車交通亦受阻,需要慢行。

當時有一位名加律 (Garrod) 的交通督察經過那裡,見到人群聚集阻塞街道,便走入人叢,發現原來又是大批好奇的途人聚集在大新公司門前,當時樂隊正在公司樓上演奏,人群不知是觀看櫉窗,還是欣賞音樂。

加律幫辦之前已見過大新門前有時會聚集人群,這次卻特別嚴重,他於是與一名印籍警員企圖將人群驅散,但他們只有兩人,無能為力。加律走進大新公司,向當值的一位副司理提出警告,但那位辦事人並無理會。

幫辦於是召來警員驅散圍觀的市民,由於人數眾多,警方出動了全部後備警力,還召來騎警,花了兩小時才恢復大道中的秩序。可是,第二晚大新門外又聚集了大批民眾,警方於是決定向大新公司提出起訴。

案件在香港裁判署開審,大新公司被控以活動櫉窗吸引途人,造成公眾滋擾 (public nuisance)。

大新公司法律代表指出:先施與永安也採用了同樣的活動櫉窗,從來未被起訴,而大新亦從未接過警方的警告;這次警方指控的是大新的活動櫉窗引至大批路人圍觀,引起公眾滋擾,可是大新認為群眾聚集在那裡主要是為聽樂隊演奏,而非為看櫉窗。

最後法官判大新公司罪名成立,但只罰款1元。這單官司其實是為大新做宣傳,而宣傳費僅1元,便宜之極[A7]




 [A1]中央電視台製作『百貨傳奇()從澳大利亞到香港』特輯。
 [A2]連先生後來娶華人女子為妻,其後人以『張』為姓氏。其孫女張靜蓉 (又稱張蓮覺) 為富商何東的平妻。見鄭宏泰、黃紹倫:『三代婦女傳奇 何家女子』第91頁,香港:三聯書店,2010.8
 [A3]『名牌故事 - Lane Crawford建立生活藝術』,《東週刊》2008-08-04310期;湯開建、蕭國健、陳佳榮:《香港6000:遠古 1997》,第89-90頁,香港:麒麟出版社
 [A4]《香港6000:遠古 1997》,第287頁;馮邦彥:《香港華資財團1841-1997》,第59頁。香港:三聯書店1997.9
 [A5]《香港華資財團1841-1997》,第64頁。
 [A6]《香港6000:遠古 1997》,第342-343頁。坊間的說法是籌得400萬資金,但這應是後來抗戰前夕的總資本水平。
 [A7]Hong Kong Telegraph、華字日報1916-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