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2日 星期五

余東旋家族與余仁生 (2)

余廣培壯年病逝

就在生意越做越大的時候,余廣培忽患急病逝世。
1891年初,他續了霹靂州的包稅權,3月回到檳城後,忽然病起來,皮膚出現紅斑,情況十分嚴重,與死神搏鬥10天後,於324與世長辭,時年僅38[A1] 

有傳聞指他因主張禁鴉片而被人在食物中下毒而死。他孫兒余義明對此說法不以為然,多年後接受記者訪問時說:「我不認為是下毒。他(余廣培)18歲已經時常進入森林尋找錫礦,對身體的損耗好大[A2] 。」

家族爭產

余廣培過身後,很大多家族都無法避免的事又發生,他兩位妻子跟兩個弟弟廣進及廣德互相爭奪他的財產。

文氏寫信通知佛山的婆婆,指余廣培已作出三項安排:(1) 有關包稅權的一切事宜交由檳城一位頗有名望的律師Grant Mackie托管;(2) 所有家族的資金由文氏控制;(3) 一切有關余的生意事宜,均由余的生意伙伴趙東興負責料理。

文氏又寫信給梁氏,指余的生意正面對困難。又投訴兩位小叔不務正業,終日沉迷於嫖賭,不斷從檳城的家族店索取金錢。

余廣培兩位弟弟均聲稱他們有權分享兄長的財產,而兩位太太均認為應由余廣培的後嗣所承繼;至於誰是余的後嗣二人卻有不同看法。

梁氏當然認為是她為余廣培所生的獨子余東旋,而文氏雖然没有所出,卻在余過身後立即過繼了姐姐的女兒,以此爭取余廣培財產的繼承權。

梁氏原本提議將余東旋送回檳城,文氏不贊成,要求將余東旋留在佛山繼續學業
[A3] 




余東旋回到檳城


60歲的余東旋
余東旋生於1877723在檳城出生。原來鶴松晚年寫了五言詩一首「有國鶴廣東,經義在其中,傳家守正道,立志可成功」,規定後人按順序命名[A4] ,所以『鶴』字輩之後便是余廣培的『廣』字輩,而余東旋這一輩便要承繼那個『東』字。

另『余東旋』亦有人寫作『余東璇』,其實當年余廣培為兒子起名的時候,是想他將來會衣錦還鄉,所以選了『旋』字[A5] 。當年余東旋過身後其家人在報上刊登的訃文用的亦是『旋』,所以這裡沿用這個版本。

余東旋4歲時即由父親帶回佛山祖家居住,在那裡學中文。1891年父親過身時余東旋才13歲。

余廣培過身後,梁氏提議讓余東旋回檳城,文氏最初不同意,但後來覺得家中需要個男人,以抗衡兩位小叔的壓力,於是,翌年 (1892) 余東旋終於回到檳城。

文氏決心培育余東旋成為余廣培生意的接班人,並選擇給予他西方教育,安排他在檳城的聖方濟書院 (St Xavier’s Institution) 讀了一年書。

文氏被毒死

1893年,文氏帶著年僅16歲的余東旋及她的養女回佛山,原來余東旋親生母親梁氏在鄉下為他選了位妻子 (童養媳?)

他們告別佛山回馬來亞那天,也回了鄉的余廣培兩位弟弟為他們弄了餐餞別飯,居然在飯中下毒。余東旋和妹妹不知為何没有吃,只有文氏吃了。船開後僅幾小時,文氏即毒發身亡,兩個孩子只懂大哭,船東可憐他們,為文氏找來一副棺木,並將船駛回佛山。

余東旋那時已懂事,知道是叔父幹的好事,而且目標其實是他們兩兄妹。折返佛山後,余東旋即指控叔父下毒手,可是兇手一直逍遙法外。

他自小已看到中國的貧窮落後,英屬殖民地的繁華先進,這次更暴露了中國司法制度的黑暗落後,令到他對這個『祖國』感到徹底失望,雖然父親為他改名『旋』是想他有日終會回歸故鄉,但余東旋在細媽下葬於父親墓旁後便返回馬來亞,終此一生不再回中國去[A6] 


回檳城後,余東旋還未夠年齡接管父親的生意王國,余家產業由余廣培的蘇格蘭藉律師Mackie托管。

根據文氏遺囑的安排,余東旋由專人教導英文,並且在一位英國人校長家中寄住兩年半。期間他向這位校長學的,除了可令他成為『英國紳士』的西方禮儀習俗之外,更重要的是深切了解到英國人的心態脾性,以及他們的社會如何運作,這對他未來的發展十分重要。

1895年余東旋入讀怡保的Anglo-Chinese School,與該校校長Rev WE Horley建立密切的關係
[A7] 

接手家族生意

1898年余東旋21歲,達到法定的成年年齡,正式承繼父親的遺產。大家可能以為余東旋承繼了一座金山,從此一帆風順,大富大貴,但實際遠非如此。

余東旋發覺兩位賭徒叔父已將仁生店的現金和存貨盜用殆盡,而那些錫礦亦已再無錫可採,而以前是收入主要來源的包稅業亦已没落,而且跟本没有續牌。

包稅原本是余家生意最賺錢的一環。可是,英國人在批出包稅權這方面的態度漸漸有所改變。最初英人之所以批出包稅權,是想吸引華人投資邊遠地區,幫助他們的管治。但後來西方資本在馬來半島的投資漸見踴躍,而華人以外的其他族裔 (尤其是印度) 的勞工亦越來越多,英人無須再依賴華商;之前視華商如生意伙伴,這時卻開始收回以前給予他們的權利和優惠,加強直接管治。

1880年代後期,英人開始將包稅區合併,令到投資包稅權需要更龐大的資金和人際網絡。他們又引進競爭,增加租金,並諸多限制,令包稅這門生意越來越難做。事實上,在律師Mackie托管余家產業的時候,並没有更新包稅權
[A8] 
,即余家放棄了包稅這門生意。

首要任務 開發新礦

可幸他那過繼妹妹雪中送炭,就在這困難的關頭,表示願意將自己的珠寶變賣,以資助仁生店重新入貨,以及開發新錫礦。余東旋一位舅父亦親自出力幫忙。

余東旋首先要做的,是開發新錫礦,因為舊的都已不管用。他和舅父每天清晨5時便坐著大象出發,到森林、荒野、沼澤地帶去尋找錫礦,他們帶去的糧食只有10多隻雞蛋,受盡日晒雨淋、蚊虰蟲咬、奔波勞碌之苦,日落前回到店舖,晚上還要工作。但余東旋仍然咬緊牙關捱下去。

1899年,余東旋的第二妻莊宋女 (譯音) 為他生下第一個兒子 (經鑄),他是個重男輕女的大男人,當然十分高興。

另一方面,辛勞了3年,還是未有找到錫礦,於是余東旋的財政又出現困難,幸得一些粵劇界的朋友借錢給他,令他得以渡過難關。(所以後來他對粵劇的發展大力資助,以報這時的恩德。)

余東旋慢慢掌握到竅門,於第3年 (1900年) 年底終於找到新錫礦,並且在其後7年內找到至少11個,而每個錫礦每年可為他賺取100百萬元。堅持了3年,他可說苦盡甘來。

他成功後,便逐一向幫過他的人報恩,他拿出數萬元送給在他危難之際雪中送炭的妹妹。這位過繼的妹妹的丈夫梁光顯是星加坡的華民護衛司 (Chinese Protectorate),不單在星洲,在馬來亞華人社會中亦長袖善舞。這妹妹顯然承繼了母親及其家族在馬來亞的人脈網胳,與她兩夫婦的良好關係對余東旋大有好處
[A9] 

余東旋霧邊公司門外

余東旋的霧邊府第


改革錫礦業

19世紀末,馬來亞那些可以用簡單工具在地面開採的錫礦經已枯竭,余東旋雖然找到很多新錫礦,但這些新礦蘊藏的錫處於地下較深的地層,開採時需要新機器和技術。余東旋不惜資本,於1890年代率先從澳洲引進西方機械,並採用最新的科技,大大增加了產量。

1908年,余東旋在霹靂州及其他州份共擁有11 – 12個錫礦,僱用約12,000礦工。而馬來半島已成為世界上產錫最多的地方。

可是,華人在錫礦業的優勢,在這段期間其實已開始受到歐洲同業的挑戰。1892年至1908年間,有11家在倫敦上市的歐洲採礦公司來到霹靂州和雪蘭峨州 (Selangor) 經營錫礦。

1912年採礦業引進斗式挖泥機 (bucket dredger),這種機械可以在沼澤地帶採用,令採錫礦區大為擴展,但這種機械價錢昂貴,僅歐洲公司才負擔得起,令到它們比華資公司更具競爭力。原本華人錫礦的產量佔全馬來亞四份之三,歐洲礦場只位四份之一,但至1920年代時情況剛剛相反。

20世紀初馬來亞政府對錫產量和出口量設限額,余東旋的應變策略是自設鑄造廠,自行生產錫制用品,制成品行銷中國內地及東南亞各地[A10] 

進軍橡膠業

馬來亞政府對採錫礦業的規管越來越嚴格,錫價又不斷下跌,余東旋覺得這門生意越來越難做,另一方面,他見到橡膠業前途無限,於1890年代後期開始經營兩個橡膠園。

原來橡膠樹並非馬來半島的土產植物,而是原產於亞馬遜河流域。巴西人最先將橡膠用於商業用途,由1870年代起橡膠業為巴西帶來大量財富。

英國人於1876年將橡膠樹種子從巴西偷運出來,帶回英國試種,並將品種改良,然後將幼苗帶到馬來半島裁種。最初馬來亞農民對種橡膠樹興趣不大,直至1895年,才出現第一個橡膠園,橡膠業從此發展。

馬來亞的種植場出產的樹膠,比巴西從野生橡膠樹採出來的更受歡迎,因為質量較純正,而且產量穩定。馬來亞政府見橡膠價持逐上升,便將對錫礦業的支持轉移到橡膠業之上,以廉租批出橡膠園土地,同時降低橡膠稅,以鼓勵橡膠業發展。全馬來亞橡膠園總面積於10年內大升四倍。

1908年美國福特車廠開始以流水作業方式大量生產汽車[A11] ,由於汽車很多配件都用橡膠制造,例如車輪、剎車系統等,令橡膠的需求激增,更加刺激橡膠生產。投資者紛紛在馬來半島各地開橡膠園,他們從印度輸入技術勞工,改良開採技術。

1910年左右馬來亞橡膠開始大量出口,令到最先開展橡膠業的巴西反而失去了大部份的市場[A12] 


余東旋利用開錫礦和賣中藥賺的錢投資於橡膠業,生意不斷發展,旗下各橡膠園的總面積增至283公頃。他幾乎控制了當地主要的樹膠生產,成為橡膠業巨擘。1910年代余東旋和同樣大事投資於橡膠業的陳嘉庚成為馬來亞最富有的兩位華人。

不過,無論生意做得多大,他仍然以家族生意方式經營,没有採用西方的大企業模式。









 [A1]鍾寶賢教授論文。


 [A2]『余東旋縱橫港星馬政經界』,東方日報2004-11-28


 [A3]鍾寶賢教授論文。


 [A4]余氏後人起名藏玄機』,東方日報2004-11-28


 [A5]《余東旋傳記》第9頁。


 [A6]《余東旋傳記》第17 - 19頁。


 [A7]《余東旋傳記》第22頁。


 [A8]同上。


 [A9]見鍾寶賢教授論文。這位妹妹雖較余東旋年輕,卻於1940620病逝,先余東旋離世。


 [A10]同上。


 [A11]1890年法國人Rene Panhard Emile Levassor制造出全世界第一部完整而可以出售的汽車,但還未能大量生產。


 [A12]“A Brief History of Rubber”,貼於Mongabay.com網頁,20101026查閱; “Brief History and Introduction of Rubber”; 英文維基百科“Natural Rubber”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