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7日 星期六

余東旋家族與余仁生 (4)

三座余園

據說有風水師告訴余東旋,只要他不斷興建堡壘,即可令他長壽。其實這位風水師便是他的父親余廣培。

余東旋出生那天剛好是農曆六月十三『魯班師傅誕』,父親就說他命中註定一生都要大興土木才得以長壽[A1] 。於是,他在星馬和香港建了至少12座堡壘式別墅,均座落於風水甚佳的位置,而建築則帶有濃厚的歐洲風格。

亦有人指出余東旋妻妾子女眾多,所以實際上亦可能需要不同居處,藉以將他們分開,以維持家庭內部和諧。

他在香港興建的三座堡壘式的府第,分別在般咸道、淺水灣和大埔。三座府第都建築得十分宏偉,有如童話裡的古堡,且皆位於昂貴的地段,當年無人不識。

這3塊地是余東旋於遷居香港前幾年 (1927年) 以總數50萬元買入[A2] ,然後立即動工興建,3所府第均稱作『余園』,但英文名字則不一樣。

西半山般咸道的那間,位於半山警署對面,英文作Euston,是余家的主宅,佔地38,633平方呎。余東旋以18萬港元從一位退休的英國人手中買下這塊999年期的地皮。堡壘外牆花崗石興建,需時7年,內部裝修3年,興建費用達數百萬元。

建成後內有房間60個,分中央主樓和東西側翼3部分。中央部份樓高6層,是香港首間住宅裝有電動升降機;中央大廳樓底高20呎,配以金壁輝煌的金箔裝飾,與皇宮無異;每個大廳和每間房間的設計都模仿某年代的歐洲建築風格。東西兩側翼分別飾以中國民間故事雕塑的立體壁畫,以及西式的天使裸女浮雕。古堡後面是依山勢而建的過萬呎花園[A3]

這座余園建成後成為香港上層社會的社交中心,1939年5月19日次子經綸及4子經鉞兩兄弟同時在這裡舉行婚禮,出席的中外嘉賓達千人,余園內衣香鬢影,盛況空前。


般咸道余園。


般咸道余園。



半山余園花園下望西營盤。


余東旋第5夫人廖正而在大廳中留影,背景的盔甲武士現放在中環余仁生總店,為鎮店之寶。余東旋孫兒義明多年後說:『入屋第一眼就望到圓形大廳中間個盔甲騎士,我以前好驚佢。……驚裏面有鬼。」





































淺水灣的余園 (Eucliffe) 是余家的度假別墅,1927年開始,動用300工人興建,1931年建成。堡壘矗立於淺水灣畔,依山而建,鄰近淺水灣酒店,佔地105,007平方呎。

堡壘有一座主樓和3座高塔。主樓是一幢兩層高的建築物,地下有大堂、客廳、飯廳和廚房,二樓則有多間睡房和儲物室。中央部份有個圓頂,上面畫了天使壁畫,活像羅馬西斯丁教堂。

大廳有大量貴重的玉器裝飾,此外還有中國和印度來的銅像、意大利的大理石像、歐洲的水晶、英國莊園的壁爐和盔甲。余東旋在這裡開了很多次宴會。

主樓前面有一花園,後面則有一標準游泳池和網球場。堡壘正門兩傍有一佛像和一英軍銅像。

那時打理整座堡壘需要27名僕人,比住在裡面的主人還要多。[A4]


網上流傳的淺水灣余園照片。其實照片裡面看到的並非余園的主樓,而是副樓和後花園,圖中可見後花園中有一溫室,右下角是泳池。

淺水灣余園後園另一照片。

淺水灣余園的主樓正面,可看到前院的弧形廻廊,後面遠處便是另一照片中看到的那座副樓。從副樓那邊看過來,主樓被樹木遮蔽,所以看不到。
 
政府圖書館藏的1963年淺水灣照片,看來是從余園望向沙灘,圖下方有一士兵人像,可能是古堡拆卸後余家捐給政府的那座,詳見下文。

大埔那座余園的英文名字最特別,叫Sirmio,是意大利北部湖畔的一條古老村落的名字,可能余東旋曾到過那裡,而又喜歡那個地方,因而採用了它的名稱。

這座余園是余東旋三座府第之中最大的一座,佔地693,025平方呎,位於汀角路三門仔對面的海灣,也是沿山丘興建,盡覽吐露港景色。那時還未有汀角路,要到這座堡壘必需坐船。

這座余園是仿歌德式建築,主樓高3層,由紅磚砌建,門樓呈尖塔狀,內裏更建有升降機連接各層。牆上掛有多件名貴的時鐘,當然還有不少名家油畫。(收集時鐘和名畫都是余東旋的喜好。)

這座余園還有一片花園和4公頃大的農場,二者均由一風車引水灌溉。(風車於二次大戰後被颱風摧毀。) 余東旋在花園裡養有多種外來的雀鳥、狗隻,甚至有一隻熊貓!

別墅所在的山丘下面建有一防空洞,足以容納全家人兼所有僕人,以及足夠幾個月食用的糧食。

余東旋最愛到這別墅與家人共度周末,事實上他準備晚年在此渡過餘生[A5]

大埔汀角路的余園。
 
圖中雅景花園就是當年的余園位置。

究竟在建築風格上三座余堡之間有没有什麼關係?網上流傳一種說法,指余東旋三座堡壘是參考英國的白金漢宮而建,因怕開罪英國人,所以把古堡分為三部份:主宅在般咸道,其左右部份則分別建於淺水灣和大埔,作為別墅之用。

珠海書院蕭國健教授則有不同看法,他指三座余園各有特色,淺水灣余園屬海岸式長形設計;大埔余園為德國田園式,倣效傳統做法設置馬房,但用作車房;般咸道余園則是法國式,門口有兩座鐘樓[A6]

另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說:『余園的價值在於顯示當時的有錢人,如何透過其物業來彰顯自己的社會地位,興建古堡則有當自己是國王的意味[A7] 。』

余東旋去世幾十年後,三座余園陸續被後人賣掉拆毀,這是後話。

另余東旋在星馬等地亦建有多座豪華府第。在怡保有兩間,金寶一間。星洲有一間,位於Mount Sophia,樓高5層,僅建築費便達百萬元 (1980年代拆卸)。這些大屋內裝滿了余東旋親自在歐洲挑選的藝術品,而那些大理石則是從意大利訂購運過來。

余東旋在怡保建的Forest Lodge。
星洲的余堡。

提攜後輩

余東旋常對後輩加以提攜,維他奶創辦人羅桂祥和影業大亨邵逸夫是兩個最佳例子。

羅桂祥父親羅進興曾替余東旋工作,羅桂祥考入港大讀商科,因為家貧,獲余東旋資助才得以於1934年畢業。

羅桂祥大學畢業後,即出任余東旋私人秘書,兩年後升住經理,可見余東旋對他甚為賞識。

不久發生七七事變,日本大舉侵華,大批難民流入香港。羅桂祥參加救亡工作,在九龍亞皆老街建難民營,他見到難民營養不良,腳氣病多,於是集資15,000元,成立香港荳品公司,把豆漿生產成廉價營養飲品,命名為『維他奶[A8] 』,自此自立門戶。

羅桂祥



成人之美

不過,提攜後輩最經典的例子是把他的其中一個女人黃美珍讓給邵逸夫。

話說邵逸夫在香港中學畢業後,1928年被大哥邵醉翁派到新加坡,協助三哥邵仁枚建立電影發行及放映網絡。余東璇十分賞識邵氏兄弟,邀請他們到家中作客。

根據內地出版的《影視大亨邵逸夫》,邵逸夫就在余家邂逅比他年長5歲的黃美珍,而黃美珍那時是余東旋的『女友』。據說黃清新脫俗,氣質高雅,在南洋一帶堪稱一絕。

該書稱,此後黃美珍經常借故到邵氏機構看望邵逸夫,有時二人還到公司屬下的戲院看電影。邵仁枚得知此事後,勸他放棄這段感情。當有關二人的閑話傳到余東璇那裡時,余東旋卻一笑置之。

後來黃美珍逐漸參與邵氏機構的內部事務,積極地出謀劃策,邵氏的業務不斷發展。1929 年,邵逸夫決定嘗試拍有聲電影;1932 年,邵氏兄弟終於在香港攝制完成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


年青時的邵逸夫。

該書還說,後來邵逸夫終於鼓起勇氣親自向余東旋提出他和黃美珍相愛的事,余東旋居然答應成全他們。1937 年,邵逸夫與黃美珍在新加坡舉行了隆重的婚禮。余東旋還送來50萬元賀禮。以後每次提起余東旋,邵逸夫就熱淚盈眶,對這位寬厚仁慈的前輩心懷感[A9] 云云。

究竟黃美珍與余東旋本來是什麼關係?余仁生出版的《余東旋傳記》没有交待黃美珍與邵逸夫這件事,亦没有在正文中提及過黃美珍此人,但書後的附件中有一族譜,裡面居然有黃美珍的名字,她是余東旋的第7 (名字下面註明已離婚),而且為余東旋生下兒子,她是第6子經侃的母親[A10] 

根據這份資料,余東旋那時不是『讓女友』,而是『讓妻』。
這段關係之外,二次大戰日軍侵略星馬之時,邵逸夫兩兄弟為逃避日軍追捕,不替日軍放宣傳片,曾逃到余家在新加坡實里基路 (Selegie Road) 的大宅,獲得收留兩個星期[A11] 

喜歡養馬

余東旋的喜好是養馬、養狗和車。

1932年余東旋成為馬會的華籍會員之一,馬會於1927年起才接納華人為會員。那時很多富豪都喜歡賽馬,余東旋之外,還有李寶椿、楊發利、李蘭生(現任馬會主席李福深父親)等,他們出錢出力,除購買中國馬外,也老遠從澳洲買馬運港參賽,對香港戰前賽馬運動,作出了很大貢獻

這批超級馬主為自己的愛馬改名時,都用特別的名字,李蘭生的馬全用「景」字系、余東旋用「玫瑰」、李寶椿用「時」,因此,馬迷只要看到馬名有「玫瑰」兩個字,便知道這匹馬屬於余東旋。

1939年余東旋愛馬還贏得香港打吡大賽。1940年他的玫瑰系馬匹一天之中出賽23匹,創歷來未有紀錄。

由於戰前養馬數量沒有嚴格限制,一位馬主可以同時養多匹馬,余東旋一人就養了30匹,是各會員中最多的一位,甚至余夫人也養一匹,其陣容和聲勢相當浩大[A12] (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戰後的業餘時代,到職業賽馬之後,馬主養馬數量才被規管。)

養狗方面,余東旋從歐洲進口8隻身形龐大、樣貎兇惡的狗隻,每隻都有自己的訓練員。其中兩隻在他睡房中保護他,看來他晚年因為健康漸差,開始有點神經質。








 [A1]《余東旋傳記》第147 – 148頁。


 [A2]洪凰平、柯景惇:『余仁生內傷外患有排醫』,《東周刊》第189期,1996-06-06


 [A3]『余仁生內傷外患有排醫』,《東周刊》;新報2002-05-26;馮邦彥:《香港華資財團1841-1997》,第127頁。


 [A4]《余東旋傳記》第172 – 174頁。『余仁生內傷外患有排醫』,《東周刊》。


 [A5]《余東旋傳記》第177 – 178頁。『余仁生內傷外患有排醫』,《東周刊》;明報2008-02-09


 [A6]22塊百年碑文 康文署當垃圾』,東方日報2009-09-09


 [A7]同上。


 [A8]新報2001-11-06


 [A9]伍宏:《影視大亨邵逸夫》,第152-153頁。北京:團結出版社,2008.6


 [A10]《余東旋傳記》第195頁。


 [A11]Shawonline網頁。


 [A12]《余東旋傳記》第109 - 110頁;湯開建、蕭國健、陳佳榮主編:《香港6000年:遠古~1997》第422頁,香港:麒麟書業,1998;蘋果日報2002-06-25;頭條日報2010-03-12

5 則留言:

  1. 《白金龍》是1932年在上海拍攝的有聲粵語片,由邵家大哥邵醉翁的上海天一影片公司與粵劇紅伶薛覺先合作拍攝,因他的粵劇戲寶《白金龍》甚受歡迎,故拍成電影,由湯曉丹導演,1933年公映,在省港澳及東南亞都創下很好的票房,那時邵逸夫不在上海,1926年就跟三哥去了新加坡開拓東南亞市場。此片1936年還開拍續集叫《續白金龍》,則是在香港的天一香港分廠拍攝。此分廠由邵醉翁細佬邵邨仁1936年接手後改名為南洋影片公司

    回覆刪除
  2. 多謝閣下留言,應該是『琁』抑或『璇』,以前也有人向筆者提出質疑,查當年余廣培為兒子起名的時候,是想他將來會衣錦還鄉,所以選了解作『回來』的『旋』字 (見《余東旋傳記》第9頁)。當年余東旋過身後其家人在報上刊登的訃文用的亦是『旋』,所以這裡沿用這個版本。

    回覆刪除
  3. 在金馬侖也有一棟別墅,保存完整哦。

    回覆刪除
  4. 他在金馬倫山頂還有一棟別墅,保存完整哦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