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英國最初不想要香港

1980年代中英談判期間,英國政府要求以主權交換治權,顯示英國人不想放棄香港。不過,他們並非一直那麼重視這塊殖民地,而事實上,鴉片戰爭之前及戰爭初期,倫敦想要的不是香港,對這個光禿禿的小島根本没有興趣。

寧要『舟山』 不要香港

清朝初年,清政府為了禁止東南沿海的反清勢力與據守台灣的鄭成功部聯繫,曾於順治、康熙年間五次頒布『禁海令』,三次頒布『遷海令』,即不准人民出海,並將沿海居民遷入內陸。因為不能出海,人民亦不能對外通商。

1684年清政府將對外貿易解禁後,歐人對華貿易的興趣日增。他們以澳門為基地,在離廣州10哩的黃埔島與華商進行貿易。1759年,清政府宣佈廣州為唯一的合法貿易港。1771年,東印度公司獲准在廣州開設貿易站。

英人自開始對華貿易起,已有意在中國沿岸取得一個屬於自己的貿易基地。1815年,一位駐廣州的東印度公司的高層人員提出在中國東岸成立一個據點,而這據點越近北京越好。

英國人最初的想法是利用這據點向中國爭取開放貿易,並非準備永遠擁有該地。外相巴麥尊心目中的地方是浙江省杭州灣口的舟山群島,又或者寧波。總之是中國東岸的港口或島嶼,以方便英國打開華東市場。

香港離北京太遠,不能對北京構成任何威脅。可是英國一些前線官員以及英商卻對香港島另眼相看。英國首任駐華商務總監律勞卑 (Lord Napier) 1834年便主張佔領香港島,而其後的商務總監義律[A1] 亦著意香港。

英國商界則意見參差,詹姆士‧麥廸臣 (James Matheson) 對香港島特別感到興趣,他於1836年編制的一份有關對華貿易的單張中建議攫取香港島,作為英商、尤其是蘇格蘭商人興建工廠之用。

另一位英商威廉‧渣甸 (William Jardine) 則鍾情於台灣島,他向外相提議霸佔3 – 4個島嶼,例如台灣、金門、厦門、舟山羣島,作為要求清政府開放貿易的籌碼。只是當需要在珠江口作戰時,才應在廣州附近佔據一個島嶼或港口作為基地,例如香港、穿鼻或蓮田。香港只是其中一個選擇。

鴉片戰爭爆發

找哪個地方做進入中國的跳板,在1939年爆發鴉片戰爭時變成迫切的問題。

1930年代鴉片危害日趨嚴重,1838底,清朝道光帝頒佈禁煙令,派欽差大臣湖廣總督林則徐前往廣州負責執行

19396月,林則徐在虎門將英國人的鴉片庫存全部銷毀英國人認為私人財產侵犯,不可容忍7月又發生英兵在九龍尖沙咀村打死村民林維喜的事件;8林則徐下令禁止一切貿易,派兵開進澳門,驅逐英人出境。

10,英內閣以商務受阻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脅為理由,決定派遣艦隊去中國海鴉片戰爭因而爆發

英國遠征軍出發時,倫敦並無給予確實指示要他們奪取那一處地方,只說傾向於舟山群島其中之一。

1839114,巴麥尊給海軍部各長官函中,只是指令他們『佔領中國沿海的某個島嶼,用來作為一個集結地點和軍事行動基地。……而且,如果情況變得有利於永久佔領它的話,便可能予以永久佔領,女皇陛下政府傾向於認為,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島嶼很適合於達到這目的;那些島嶼的中間地理位置,處於北京與廣州之間的中途,而且靠近一些可航行的大河流的河口,從許多觀點來看都將使那些島嶼成為一個很方便的總指揮部所在地。』

但同日首相給義律的信件則說明『女皇陛下政府打算佔有舟山羣島』;1840220日,巴麥尊給義律和遠征軍海陸聯軍總司令懿律[A2] 的函件裡,亦有同樣指示。

總之,英國當時發動戰爭的目的,是逼使清政府開放對外貿易,建立讓英商進入大陸的通商口岸,而非另外建立一個新的轉口港;而他們的第一選擇是舟山群島。

英國軍方有他們的看法,香港那水深廣濶的天然港最令他們垂涎。183911月,曾參與Macartney訪華行的Secretary to the Admiralty 約翰‧巴勞 (John Barrow) 指出,香港的海港可同時容納多艘戰船,且有充足食水供應,再加上幾門大炮,便可有效地保護商船。他認為台灣島太大,不但難於佔領,亦難於保存。

7月,英軍攻陷定海。8月,英艦抵達天津大沽口外,本來主戰的道光帝眼見英艦迫近,態度軟化,允許通商和懲辦林則徐,以此求得英艦撤至廣州,並派琦善南下廣州談判。

《穿鼻草約》割香港而非舟山

可是,談判一段時間後,義律認為琦善故意拖延,為迫使琦善就範,決定戰後再商。184117,英軍突然攻佔虎門的大角、沙角炮台,清守軍傷亡慘重

此後談判形勢亦隨之扭轉,琦善被迫讓步,表示若英方歸還定海,他即將英國人照會中索取一處地方『寄居』的要求,向道光帝奏請。此後,義律進一步要求割取尖沙咀和香港兩處,琦善於1841115答稱,英方只可『擇一處地方寄寓泊船[S3] 』,並即行交還定海、沙角和大角,他才允『代奏』。義律次日覆函,表示接受條件,同意接收香港,並交還舟山、沙角與大角。

中英雙方代表最後擬就這項草約,主要內容是:
  • 香港本島及其港口割讓予英國
  • 賠償英國政府600銀元
  • 開放廣州為通商口岸
  • 英軍撤出沙角、大角炮台,歸還定海
義律於1月21單方面公布了這項草約;不過草約由始至終並未經中國皇帝批准,而琦善也沒有蓋他的官印,因此該條約不具法律效力。

義律製造既成事實

義律知道倫敦想要的是舟山群島而非香港,但他堅決認為香港為較佳的選擇,因為這裡有個廣濶而安存的港口,有大量淡水供應,容易受到海軍保護;而舟山附近的水域卻不利於船隻航行。

義律想在倫敦反應之前做成既成事實,於是急命英國遠東艦隊支隊總司令伯麥 (J J G Bremer) 派兵於125佔領香港島,他的計劃是說服英軍香港島是個建立基地的好地方,並說服英商在這裡投資。

213,義律將單方面公佈的《穿鼻草約》草案呈送英外交大臣巴麥尊。410,巴麥尊收到義律的報告後果然大怒,他認為賠款600百萬銀元太少,尤其是不該放棄舟山羣島而去佔領香港這個無人小島。更何況,香港的地位也很不確定,既然允許清政府在島上收稅,那就不是英國殖民地。

義律的報告在英國商界也引起強烈反響,英商亦認為義律要求太少。412,倫敦39名商人致函外交大臣巴麥尊,抱怨『這次遠征的所有目標都不必要的被犧牲掉了』。416,利物浦『東印度和中國聯合協會』等48家團體和公司也聯名致函巴麥尊,要求『不要批准義律的初步安排』。

女皇不悅

當時年僅22歲、即位不久的維多利亞女皇也對義律不滿,於413寫信給她的叔父、比利時王,信中除讉責義律外,並開玩笑地說她剛出世的大女兒Princess Victoria (又稱Princess Royal) 應該稱為『香港公主』才對:

My dearest Uncle,

I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letter of the 9th, received yesterday. I think, dear Uncle, that you would find the East not only as 'absurd' as the West, but very barbarous, cruel and dangerous into the bargain.

The Chinese business vexes us much, and Palmerston is deeply mortified at it.
All we wanted might have been got, if it had not been for the unaccountably strange conduct of Charles Elliot who completely disobeyed his instructions and tried to get the lowest terms he could... The accounts of the cruelty of the Chinese to one another are horrible. Albert is so much amused at my having got the Island of Hong Kong, and we think Victoria ought to be called Princess of Hong Kong in addition to Princess Royal.




外相怒斥

421[S4] ,巴麥尊給義律寫了一封私人信件,告訴他英國政府關於中國事務的最後決定。

他在信中嚴厲斥責義律把命令當廢紙,没有充分利用他手上的武裝力量去實現全部目的。尤其對義律同意交還舟山群島表示憤怒。他說,我們海陸軍世上無敵,小小一個舟山,我們愛保留多久就多久。

對於割佔香港一事,巴麥尊表示不感興趣。他認為發展對華貿易的理想地區是在中國東海岸,香港這個『幾乎没有人煙的小島』在貿易上幾乎毫無價值,即使在華南的貿易,也只能在廣州而不是在香港進行。此外,香港還遠離中國北方的重要政治、經濟中心,其價值僅在於貿易淡季時可供英商蓋房棲息。

『香港決不會成為商業中心,充其量是第二個澳門而已。』

巴麥尊還在信中嘲笑義律不懂國際法的基本知識,把這麼一個毫無法律效力的割讓行為──中國還未在條約上蓋上任何關防──拿來向他報功。鑒於義律拒不執行政府的訓令,巴麥尊在信末宣佈,他不能將重任託付於義律這樣的人,要撤銷他的駐華全權使臣間商務監督職務。

514,巴麥尊又就割讓香港問題,寫信批評義律說『本國報紙刊載你對英國在華臣民所發的告示,宣布香港島永遠併入英國版圖。我必須對你指出:除非是通過君主批准的正式條約,不能將屬於該君主的任何一部分領土割讓並轉交給另一位君主。同時,任何臣民無權割讓其君主的任何一部分領土。因此,即使與琦善達成了割讓香港的協議,並正式簽署了條約,在中國皇帝正式批准之前,該協議並無任何價值和效力。

『你和琦善之間没有簽署正式割讓香港的條約,而且無論如何可以肯定,在你發布告示時,即使有了琦善簽署的條約,他也是未經皇帝批准的。所以,你發布告全然是為時過早。』   

英外相巴麥尊

倫敦改變態度

巴麥尊聲稱不承認穿鼻條約,但英國人並没有因而撤離香港。義律的策略是先造成既成事實,然後再找尋法律上的根據。

不久之後,巴麥尊對香港的態度有所改變。531他在給砵甸乍的指示中說,香港島不必放棄,該島多方面條件優厚,可以成為英國對華貿易的一個據點。這就改變了英國原先對香港的政策。

巴麥尊還想讓清政府在香港設立海關,以推動英國在華貿易的發展。他發現香港確實具有一定的價值,並非如他原來所想的會防礙英國在華的整體利益。

雖然最初力主長期佔有香港的義律雖於18418月被免職[A5] ,但英國人是決定在香港留下來。

香港1843年才成為英國殖民地

1842年清兵在戰事中節節失利,道光帝最終妥協。829,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其中第三款承認割讓香港予英國:『因大英商船遠路涉洋,往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後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廷代表欽差大臣耆英、
伊里布,英國代表砵甸乍在英軍旗艦「康華麗號」正式簽訂中英《南京條約》

很多人以為,香港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便成為英國殖民地。其實不然。這種國際條約由兩國代表簽署,但需要雙方國君蓋上御壐,然後兩國再互相交換已蓋印的條約文本,條約才算生效。

當年没有飛機,要用船將條約文本送回英國,單程就要數月,還要待維多利亞女皇蓋印,再運回遠東,到達時已經是1843年。

1843623,兩廣總督耆英帶著蓋了道光帝御壐的南京條約文本,由黃埔乘坐英國海軍蒸汽輪到香港,舉行換約儀式。



中國欽差大臣耆英於1843年6月24日駕臨香港時,砵甸乍迎於督轅的情景。
當年還未有正式的港督府,砵甸乍居於今日香港動植物公園一帶的政府檔案室。

儀式在當日下午5在香港督轅舉行,由麻恭中校宣讀英女王的公告,宣佈香港正式成為英國的領地。儀式完成後,耆英退席,然後英方宣讀皇家委任狀,任命砵甸乍為香港殖民地及其屬土的 (第一任) 總督,兼英國在港駐軍總司令。他在此之前的身份是香港的『Administrator』,或可譯為『行政長官』吧。

砵甸乍於獲委任當天發表公告,向香港市民宣佈香港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他成為香港總督,以及正式將香港島北面的城市命名為『維多利亞』城,即當時英女皇的名字。

南京條約打擊香港經濟

南京條約終於落實,香港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這對香港是好是壞?那要看大家從民族主義立場抑或香港長遠利益的角度看這問題。

不過,條約的落實,在經濟方面在短期內肯定不利於香港,因為條約規定清政府須開放5個口岸與外國通商,『五口通商』令香港的轉口貿易大受打擊。將來如有機會或再談談這問題。



---------------------------------------------------------------

[A1]義律(Sir Charles Elliot,又稱Captain Elliot,1801年-1875年9月9日)為英國軍人和殖民地官員,1836年至1841年擔任英國駐華商務總監,就在他任內因鴉片貿易問題,使得英國對清廷宣戰,引發第一次鴉片戰爭。就是他派兵於1841年1月25日登陸並佔領香港。

[A2]懿律 (George Elliot,1784一1863),為英軍侵華全權委員、代表兼英國遠征軍海陸聯軍總司令。他是義律堂兄。

[S3]琦善認為,「香港一處」是指香港島的西南一隅(即今香港仔),因為當時「香港」一詞並非全島的總稱。那時中國地圖上香港島稱為紅香爐山或紅香爐汛。見丁新犳『紅香爐與紅香爐天后廟』一文。

[S4]一說5月3日。

[A5]免職後義律被調往北美,任英國駐德克薩斯代辦。

1 則留言:

  1. 要『舟山』 不要香港 只係 巴麥尊 自己一人異於英國大眾的想法, 所以 英國最初不想要香港 呢個題是出錯了! 應改為 英國寧要『香港』 不要舟山

    回覆刪除